借助電商發展的東風,越來越多農民試水農產品直播?!?021快手年度數據報告》顯示,2021年1月至10月,超4.2億個農產品訂單經由快手直播平臺從農村發往全國各地。
電商直播讓手機成為“新農具”、直播成為“新農活”、流量成為“新農資”,有力推動鄉村經濟發展,有望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。但也要認識到,農村電商直播仍屬新興行業,總體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,需要立足發展實際、找準癥結、靶向施策,推動農村電商直播健康有序發展。
發展“直播帶貨”目的是把農產品更快更好地賣出去。近期,農產品直播帶貨屢屢“翻車”,不斷爆出品控問題。必須承認,農產品對物流要求很高,品控確實是一大難點。田間地頭優質農產品一旦在流通環節出現問題,到了消費者餐桌上很有可能成為殘次品,甚至是餐廚垃圾。把好品質關,供應鏈是最大考驗。加快農村配送基礎設施建設,科學布局物流網絡,打通農產品運輸“堵點”“卡點”,助力農產品“出村進城”,促進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。在農業主產區加快建設配套冷庫等貯藏設施,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短板,保證農產品“一路新鮮”。
目前,不少地區農產品處于“有名品、無名牌”困境,銷售業績不佳。一些主播為吸引流量、提高銷量,夸大宣傳、以次充好,給農產品直播帶貨帶來負面影響,有損產品形象。其實,農產品及產地具有直播天然優勢,田園牧歌式的鄉村場景、色香味俱全的產品展示,既有泥土味,又有現代感,這些都可以有效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。因此,農戶直播帶貨在以質取勝前提下,應充分激活農產品的內涵,優化直播場景、講好產品故事、強化品牌傳播,打造叫得響、質量優、特色顯的地標性農產品。此外,在農產品直播過程中還可以深挖農業生態、文化、教育、旅游等功能,實現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,增強綜合競爭力。
農產品電商直播核心在產品,發展靠人才。電商直播看似簡單,實則是一項復雜的技術工作,不僅要出鏡宣傳,還要懂數據、會運營,及時掌握市場動向。很多農民的直播只停留在拍攝、掛圖、錄視頻等簡單操作,具備電商指數分析、營銷策劃、信息處理等技術的本地人才相對缺乏。當地可與電商達人、電商平臺、高校開展交流合作,共同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計劃,開設電商直播、品牌營銷、物流等專業課程,構建多層次農村直播人才矩陣,培育“有文化、懂技術、善經營、會管理”的高素質農民隊伍,把直播流量變成致富能量。
文章來源:安徽日報